4月24日上午,河北邢台市广宗县部分村庄自来水出现异常,水质发黄起泡沫并有异味。据报道,共有13个村17667人饮水受影响,不少村民因使用自来水,皮肤被灼伤。
广宗县政府称,是由于广宗县志通电动自行车厂操作不规范。调查显示,该自行车生产企业的操作技术员,利用自来水向酸洗槽注水过程中,未按照操作规范关闭注水管,导致酸液倒流入供水管道。
此次污染事件,企业的不规范操作是直接原因,企业被查封、嫌疑人被控制等处理,当然不可少。但还有个关键细节要留意:当地的工业企业用水和村民生活用水共用一条管道。这种供水模式是否安全?
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,在水质标准上理应不一样。就是同属工业用水,不同行业对水质的要求都不尽相同。因此,一些地区为了避免二次污染,采用“分质供水”模式,生活供水管道和工业用水管道分开铺设,生活用水水质达到或接近直接饮用的标准,比工业用水水质标准高。
然而,现实中,由于管网成本等考虑,不少地区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,都是共用一条管道。在这种前提下,应该有一套安全净化机制,一方面对污染及时检测,另一方面在出现污染后,能够快速阻断污染源,避免问题自来水流向居民家中。
尤其像此次的事发地,聚集了一批电动自行车等相关企业。它们的生产,往往会用到一些具有腐蚀性的酸性物质。因此,即便共用管网无法避免半岛体育,也应该有一道“阀门”,确保居民用水“管道内的安全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企业员工操作的不规范,并非偶然。比如有曾在电动自行车厂打工的村民提到,“经常看见装酸的桶开着口”;监管部门在排查中,同样发现了涉酸企业储存不规范、密闭不严的情况。这些管理上的漏洞,即便没有污染水体,也是巨大的安全隐患。
从这个角度看,此次水污染事件,员工操作不规范只是导火索,深层次原因在于,供水模式的隐患和企业安全生产漏洞的叠加,导致异常水体一路畅流。当然,企业生产管理的不规范背后,还有监管层面失察的因素。
眼下,相关责任人已经被控制,但杜绝水污染的安全隐患,如此还远远不够。不能考虑到当地是农村半岛体育,在水质安全把关上就缺少足够严格的标准。即便共用管道无法避免,在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之间,必须有更完善的检测净化机制。同时,对企业的生产经营,也需要强化日常的监管,用严格执法倒逼它们合规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