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所谓“盛极必衰”,这个道理在历朝历代演变的过程中得到了见证,唐朝从李渊建朝开始,再到李世民继承皇位开创贞观盛世,一直以来都是鼎盛繁荣的景象,然而安史之乱后,唐朝开始逐渐走了下坡路。
到了唐僖宗年间,黄巢的一次起义彻底推翻了唐朝兴盛百年的历史,虽然黄巢在世人眼中就是个残虐的暴君,然而正是因为他的残虐,却无心插柳,拔掉了毒害国家近600年的毒瘤,黄巢拔的这颗毒瘤究竟是什么?
黄巢是推翻唐朝政权的一个关键人物,他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,自幼他就比较粗犷豪迈,喜欢骑马射箭,对于舞文弄墨的事,他不太感兴趣。
长大后,他也想随波逐流,便去参加科举考试,可是考了几次也没有通过,黄巢一合计,干脆不考了,反正自己对当官儿也不感兴趣,全当重在参与了。
黄巢落榜后,原以为自己以后会继承家里的买卖做个商人,但是不想意外的降临,让他走上了做皇帝的逆袭之路。那时候关中爆发旱灾,农田地里的农作物全都枯死了,颗粒无收,百姓食不果腹,民间的怨言越来越重。
这时候雪上加霜的事情又出现了,朝廷开始催促农民交粮食税款,饭都吃不起,就更别提拿钱了。原本就已经压力很大的百姓更加苦不堪言,于是干脆和朝廷对着干,各地纷纷爆发起了农民起义运动,大家都想推翻唐朝的政权。
这时候,黄巢看出了门道,觉得这是他干大事业的好机会,于是他就在当地笼络了很多农民,参与到起义运动当中。黄朝自幼就喜欢舞刀弄枪,很快他就做出了一番成绩,他带领着手下的农民士兵,屡战屡胜,一路打到了长安城。
到了长安城,唐朝的宗室百官登时被吓得屁滚尿流,黄巢也顺理成章地“鸠占鹊巢”,不仅推翻了唐朝的政权,夺了唐朝的行宫,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号,当上了逍遥皇帝。
黄巢还打算大展拳脚,做出点成绩来服众,却偏偏事与愿违,他想开创千秋霸业,可是却没有人配合他。因为黄巢的性格有些不讨喜,他跋扈、专权而且还暴虐成性,一点就着,这样一来就没人愿意和他打交道。
人人都离他远远的,就怕黄巢一个不高兴,牵连到自己。所以在黄巢统治国家的时候,没有人愿意在他手下做官,也没有人愿意到黄巢的部队中去当兵打仗,为国争光,这样看来黄巢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憋屈的一任皇帝。
国家在黄巢的治理下,很快就不得民心,人人都痛斥黄巢是最糟糕的皇帝。殊不知,黄巢为国家铲除了遗留近600年的的毒瘤,这个毒瘤就是门阀士族。
所谓的门阀士族,不过是指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。在一个国家当中,门阀士族有很多个,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有多少个贵族,就有多少个以他们为中心的宗族集团。
这些门阀士族手上掌握着很多权利,这些权利如果合并到一起,对王权而言是非常大的威胁。黄巢虽然做皇帝的时间短,但是他知道门阀士族绝对是祸害朝政的毒瘤,所以黄巢誓要将门阀士族铲除。
黄巢登基称帝后,先是将前朝留下来的大部分门阀士族杀了个遍,然后又开始四处寻找这些门阀士族后代的下落,为了防止他们报复自己,黄巢也是花了大血本,也下了苦功夫。
经过多方的追踪,终于达到黄巢满意的结果,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。门阀士族虽然手中的政权大,在朝廷上享有话语权,但是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,必要时还是会提出很多有用的意见的。
黄巢这一波大清扫,使得没有人敢到他手下为官,人人都担心到时候自己的孩子或者宗亲眷属也在朝廷为官,会令黄巢不满,到时候株连九族,得不偿失。
黄巢在用兵遣将上要更厉害,但是治国齐家不是黄巢擅长的,如果有门阀士族,黄巢未必落得早早退出历史舞台的下场。当黄巢武力制服门阀士族时,他们想反抗也没有那么多大的能力,兵权在黄巢手上,他们只能给黄巢任意宰割。
不为别的,如果门阀士族都顺服黄巢把命给他,黄巢能给孩子留条活路也行。可是黄巢已经噬血成性,早就已经杀红了眼,按照黄巢这样片甲不留的做法,很多流传百年的公卿士族都灭亡了。
这对于历史的发展和给后世的影响而言,无疑是最惨重的代价。而黄巢却不以为意,毕竟门阀士族手中握有的权力确实很令人忌惮,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被这些门阀士族使用政治阴谋推下台,所以黄巢不得不防。
黄巢作恶多端,杀了那么多的门阀士族和大臣,还连带着杀害了大臣们的子孙后代,场面惨绝人寰。他用自己狭隘的心胸来度量别人的胸怀,他以为门阀士族掌握了政治权力,就一定会推翻他。
作为一个统治者,有这样的心胸很难成大事,黄巢只不过是顺应了时势,加上幸运之神眷顾他,才当上皇帝。但是这样的幸运不会持续太久,或许是耗费了他一生的运气,才得到这样一个机会,但是黄巢没有珍惜,反而是在几年之内就挥霍一空。
黄巢政权的灭亡是必然结果,他根本不懂治国,还乱杀无辜,死在黄巢刀下的人,无论是好是坏,亡魂在九泉之下都不得安息,自然也不会让黄巢得到善终。
但是黄巢也并不都是错处,他铲除的门阀士族也给后世一个警醒,让那些妄图重新建立门阀士族的人三思而后行。